中新网信阳3月16日电(张因祥 周政)“通过推进乡村产业振兴,落实精准扶贫,2014年至今我们村已经有138户534人实现稳定脱贫。”阳春三月,走进河南商城县李集乡韩楼村,村支部书记周乃武一见面便热情地介绍个不停:“今年年底,全村剩下的24户贫困户76人脱贫不成问题。” 韩楼村是大别山脚下的一个深山村,曾经因为山多地少、交通闭塞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。近日,记者一行特地走访了这个曾经的贫困村 是如何转换思路、靠山“吃”山,走产业兴村、绿色发展之路,让穷山村跑出了脱贫致富的“加速度”。 昔日山场成牧场 山势连绵,草木繁密,周氏家庭农场农场主周时括早早将羊群赶上了泛绿的山坡。 “去年一共卖了300多只羊,纯利润二十多万元吧。”周时括笑呵呵地告诉记者,“吃的都是青草、杂树叶和绿色饲料,羊的肉质特别好,不愁销路。” 周时括是韩楼村人,以前在外务工。2016年,在乡、村的动员和帮助下,他回到家乡,租赁了村里闲置的土地、荒山,办起了周氏家庭农场,开始养殖山羊。由于诚信经营、勤劳好学,养殖场很快有了可观的效益并获得更多投资资金。现在该农场已是集经济林种植、中药材种植、水产养殖、畜禽养殖及销售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园。 “今年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,争取带领大伙都富起来。”周时括介绍说,通过技术指导带动、寄养分红、社员股利分红等形式,农场已经带动周边342名贫困群众通过养殖增收。 “在周时括的带动下,这几年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发展养殖业,大家的收入逐年增加。”周乃武高兴地说,“现在全村共养殖有4000多只羊、700多头牛。” 图为绿色环绕的新村村貌。 杨绪伟 摄 特色种植助增收 生态环境好,气候温和,本是天然植物王国的韩楼村,却苦于迟迟没能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。 国家大力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,经过深入调研论证,该村“两委”开始带领村民开始种植无公害山野菜,同时发展中药材、板栗、茶叶、有机大米等经济作物种植,让这方山水变成了生金流银的特色种植“风水宝地”。 “去年俺种了三亩无公害山野菜、两亩茶叶,挣了8000多元哩,靠种地就能有这么高的收入,以前真是不敢想。”该村贫困户郭大伯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他地里的收入账。 如今,该村已发展茶叶2000多亩,板栗3000多亩,各类经济林10000余亩,并成功打响了“韩楼牌”无公害山野菜品牌,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。 山民吃上“旅游饭” “不仅是种养产业,乡村旅游也悄然兴起了呢。”周乃武笑着说,这几年,依托青山秀水和散落各山的老龙角、乌龙洞、打儿窝、油盐井、雨林寨等人文景点和历史遗址,吸引了很多周边游客前来韩楼村游玩,村里不少农户办起了农家乐,祖祖辈辈务农的山民开始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 “我这农家乐,用的食材都是自家种的,鸡鸭鱼也都是自己养的,不仅新鲜价格还实在,游客们评价很好。”据韩楼农家山庄老板马厚侠介绍,山庄在假期每天能接待20多人,仅此一项,2017年就增加纯收入3万多元。 “发展适合村情实际的产业,让乡村振兴战略在山村开花结果,我们有信心!”站在韩楼村新修的7米宽的旅游路上,指着新挂牌成立的上营湖旅游发展公司,周乃武乐观而坚定。(完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