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中超联赛的一大看点,是进一步强化了“U23(23岁以下球员)规则”。即在2018赛季的中超比赛中,各队不仅要强制安排1名U23球员首发出场,还要求U23球员的出场人次不得低于外援出场人次。换句话说,假如一支球队派出了三名外援上场,那么也必须派出三名U23球员。这一举措,引来了很大争议。
U23规则到底好不好,各方分歧不小。但几轮中超联赛打下来,一些年轻球员让人眼前一亮的表现,让反对这一举措的声音小了很多。比如北京国安的韦世豪、江苏苏宁的黄紫昌,两人的表现可圈可点且颇具大将风范,后者的几次精彩突破还被网友做成了GIF动图广泛传播,在球迷论坛上被誉为“中国梅西”。以往,“中国梅西”这一称号常被球迷用来讽刺那些志大才疏的年轻球员们,但这一次,它却成为了一种认可。 在我看来,U23规则的确有不完善的地方,也得承认一些U23球员和队友们差距明显。但在发掘年轻球员方面,此举还是利大于弊。从整体上看,U23球员比更年长的球员水平低并不出人意料,但从长远考虑,不给年轻人机会,就是不给中国足球成长的机会。在以成绩论高下的职业体育中,若不是在游戏规则上做出强制性安排,几乎不会有球队给年轻人这么大的发挥空间。我们常说“足球要从娃娃抓起”,但娃娃们长大了却发现,职业足球赛场早已被高水平外援和老球员们占据了。没有了年轻人的舞台,联赛再繁荣也很难反哺中国足球的自身成长。不上场、不犯错,就不会有成长。U23规则的保护,正是给了年轻球员一个机会。 有人说,世界上的足球发达国家,没有一个出台过这样强制给年轻人机会的举措。但在我看来,搞好足球有一些基本规律需要遵循,比如抓好青训,但从来不存在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流水线式的操作方法。欧洲规范的青训体系产出了很多足坛新星,南美街头那些从小踢“报纸塞袜子足球”的孩子中同样诞生了不少球星。在欧洲顶级联赛中,限制外援上场、扶持本国青训球员一开始也有争议,如今已被认可,为何中超联赛就不能开一个扶持年轻球员的头呢? 鞋子合不合脚,只有脚知道。U23规则是否有益中国足球,不妨再观察一段时间。让更多韦世豪和黄紫昌这样的年轻人冒出来,人们对U23规则的信心也就更足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