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永进:知识问答很好但要防变味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近日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现在已经进入对文化需求的井喷阶段,全民阅读氛围很好,还在不断提升。他还认为碎片化阅读、网红图书馆、知识问答直播等都对全民阅读有帮助。 谈阅读方式
微信上看文章也是阅读值得鼓励 北青报:你觉得目前的全民阅读氛围如何? 韩永进:我觉得很好,以国图为例,去年接待到馆读者超过580万人次,网站访问量近10亿人次,今年大年除夕到初六,共有4万多人到图书馆读书充电,这么多人选择在图书馆过年,这是一个多好的氛围,这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。2017年我国的GDP达到82.7万亿元,人均达到8000多美元,恩格尔系数也在降低,城镇都降到了30%以下,这样的历史阶段,很多人对物质的需求已经基本达到满足,就会出现对文化需求的井喷阶段,就像古话说的“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”。往大了说,以前我们经常讲“文化搭台,经济唱戏”,可以看出文化还只是手段,现在文化本身已经成为我们的目标,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,现在是文化繁荣发展的大好时期,也是读书最好的时期。 北青报:经常有人说现在大家都不看书了,年轻人更多时间花在用手机玩儿游戏、社交软件上,而不是用在读书上,你怎么看待这种观点? 韩永进:现在读书的人并不少,总体阅读趋势是上升的,比如2017年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,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.86本,比2015年的4.58本有提升。至于说把时间用在玩儿游戏上,我觉得是物质丰富了科技发展了的好事儿,我们小时候根本没有这样的游戏。只是要防止娱乐过度,毕竟娱乐代替不了读书学习。 北青报:现在很多人工作忙碌,阅读更多是在闲暇时间的碎片化阅读,比如手机上看个帖子,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 韩永进: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的一部分,地铁里、公交车上,经常可以看到,我觉得只要是阅读,不论用什么介质载体形式,都值得鼓励,就是微信看一个链接的文章,也是阅读。几千年来,记载文字的载体不断变化,从甲骨、金石、竹简再到纸张,到现在的移动化阅读终端,人们对阅读的诉求没有变化,只是在某个时期使用了更为适合的阅读方式,科技的发展也为阅读提供了便利的条件。形式是重要的,但更关键是内容。 谈阅读场所 去网红图书馆自拍总比去商场自拍好 北青报:和国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需求相比,现在的图书馆还需要如何提高? 韩永进:主要是数量不够,全国公共图书馆不到3200座,平均40万人一座,很多发达国家平均每1万至2万人一座。去年公布了《公共图书馆法》,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和职责,硬件软件都需要提高,这也是接下来的努力方向。 北青报:图书馆感觉是一个比较安静的场所,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网红图书馆,比如北戴河和天津都有网红图书馆,很多人到那里拍照发朋友圈,怎么看待这种现象? 韩永进:一个人到图书馆里,拍个照发朋友圈,说明他把读书当成一种骄傲的值得炫耀的事,这是好事儿。在图书馆里自拍,不比在商场里自拍为荣更好吗?这些网红图书馆,也提高了图书馆的影响力,对于全民阅读也是有好处的。就像我所在的国图,有的带孩子来参加活动,孩子就算只在一堆书籍里打闹,也是一个氛围的熏陶,也许哪一本书就引起了他的兴趣,为他进入阅读的殿堂起到指引作用。 北青报:北京近些年出现了不少24小时书店,成为一些爱好读书的人后半夜的精神归宿,你去这些书店看过吗? 韩永进:看到过,我听说北京的24小时实体书店已经有好多家了,这都是现在文化繁荣的产物,作为一个读书人,感觉就是大地微微暖气吹,很受鼓舞。 谈知识问答 应避免走形进入产业化的模式 北青报:作为北京团的全国人大代表,平时也生活在北京,北京四个中心定位也包括建设文化中心,这方面你有何建议? 韩永进:北京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,在建设文化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挖掘。比如北京提出建设三个文化带,包括三山五园,很多建筑图档,包括施工图纸等在国图都有保存,我们也愿意为北京的文化中心建设贡献力量,北京还有很多中央单位、文化单位,怎么把这个资源发挥好、调动好,值得研究。 |